程实:美联储缩表的终点或早于预期(2)

2022-10-10 19:02财经快讯阅读投稿:百利好环球

摘要缩表的进程:银行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或掣肘缩表推进 考虑到扩表阶段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敏感性与脆弱性,未来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掣肘缩表进程,以避

缩表的进程:银行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或掣肘缩表推进

考虑到扩表阶段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敏感性与脆弱性,未来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掣肘缩表进程,以避免再次造成“钱荒”,或是导致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从银行部门资产负债表来看,美联储扩表阶段,银行部门积累了期限更短的银行存款,企业信贷额度有所增加。然而当美联储缩表时,银行部门短期负债对于流动性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减少,这导致银行部门资产端与负债端流动性的缩减程度不匹配,进而使得银行部门在美联储收缩资产负债表时,对潜在的流动性冲击更加敏感且脆弱。

根据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阿查里亚等人测算,从2008年11月开始到2014年9月,央行储备从不到GDP的5%扩大到GDP的15%以上,与此同时,银行存款占GDP的比重从50%左右增长到60%,信贷额度占GDP比重也从约12%增加到超过15%。更重要的是,虽然央行储备在之后下降了一半以上,但银行部门的信贷额度和存款均显著保持持平的状态。这样的模式反映出,当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时,银行对流动性的需求并没有对称地减少。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与收缩对银行部门资产端与负债端的不对称影响,也正是银行系统对于缩表的敏感性与脆弱性的直接诱因。如果今次缩表再次押着历史的韵脚,那么美联储收缩资产负债表可能难以形成一个完全良性的过程,政策当局仍需仔细监控银行部门流动负债的规模与变化,警惕缩表过程可能引致的金融体系剧烈波动。

不仅如此,本轮计划缩减速度更快。上轮缩表从2017年10月开始,美联储计划每月缩减60亿美元国债与40亿美元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以每三个月增加60亿国债、40亿MBS的速度增加缩表规模,直至2018年10月达到了每月缩减300亿国债、200亿MBS的水平,一直保持至2019年7月,并于同年8月停止缩表,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上一轮缩表历经22个月,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共下降约7000亿美元,降幅达15.7%,缩表后总资产占GDP比重由26%降至18%。相比之下,本轮缩表从2022年6月开始,计划前三个月(6~8月)缩减300亿国债、175亿MBS,9月起翻倍至600亿国债、350亿MBS。总的来看,更脆弱的流动性系统叠加更快的缩表速度,一旦市场发生异动,恐将掣肘缩表进程。

缩表的终点:监测流动性稀缺的信号

一是关注“有效流动性”的变化。一方面,如前文所述,上一轮扩表给予银行部门的流动性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加之银行体系不对称的负债减少,即活期存款与信贷额度并没有随着美联储缩表而相应减少。相反地,由于这部分负债期限短且灵活,而且容易受流动性变化的影响,一旦缺乏充足的流动性覆盖,则容易出现“钱荒”。针对“有效流动性”的变化,可以利用EFFR-IORB(有效联邦基金利率-准备金余额利率)利差来衡量流动性价格。银行从其存放在美联储储备账户中的资金中赚取储备余额(IORB)的利息。由于IORB利率作为银行的保留利率,银行可以套利IORB与其他短期利率的差价,是指导FFR(联邦基金利率)的有效工具。正常情况下,EFFR将以IORB作为利率上限,隔夜逆回购协议(ONRRP)操作利率则为利率下限,在流动性充裕时,EFFR将在二者之间运行。首先,在不考虑银行活期存款与信贷额度的情况下,流动性价格EFFR-IORB利差与准备金数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这也再次印证了前文所述,扩表释放准备金提升流动性并不如预期)。然而,一旦考虑使用银行存款或信贷额度(或两者)来调整准备金,准备金数量与流动性价格之间就会出现强烈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当EFFR-IORB利差越大时,“有效流动性”越小。

相关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站点首页底部有联系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yate-led.com/news/1010291.html